流年似水,歲月如歌,不知不覺,加入武重已34年。如今到了知命之年的我,回想起與武重共同成長的日子,點點滴滴的感動,一幕幕恍若昨天,歷歷在目。全新的工作崗位,不熟悉的伙伴,復雜的模型制作,這一切曾經讓我突然不知所措,迷茫、困惑。不過我慶幸遇到我的師傅——武重勞模李德春,一位踏實而執著的老師傅,在他的幫助下,我逐漸融入了這個集體,喜歡上了這個地方。經歷幾年的風雨,當初的青澀如蠶繭般脫落,逐步鍛就出了一個熱情、干練,在工作上能獨擋一面的我。因此,每每有人問到我的工作單位時,我總會自豪而感恩的回答“武重”,因為我的今天都是和她是緊密相聯著的。雖然,我從事的工作也平凡而普通,但我一直堅定地認為,我們每個人走出的一小步,就是武重跨越的一大步,我們添磚加瓦的每一塊,就能成就武重發展的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
在入職的這些年里,我深刻的體會到,將員工個人的夢想和公司的夢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重騰飛。記得在2008年,武重集團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用于超臨界核電半速轉子加工超重型數控臥式加工鏜車床DL250的研制,該機床核心部分的主軸箱達100余噸,結構復雜,要求整體鑄造,是世界上最大的箱體模型,難度系數非常高。面對制作該模型的艱巨任務,我查閱大量書籍和數據,利用活動塊和劈模的形式對以往的模型進行加長、加寬、加高,在保證鑄件質量的情況下節約了大量木材,既減少了模型制作時間,又解決了運輸問題,成功的為國家戰略裝備的研制提供了關鍵部位的技術保障,該專項獲得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大科技創新一等獎。
近年來,武重大力推進人才強企戰略,為培養好一支技術過硬的技能人才隊伍,公司成立了吳何慶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這個平臺上,我傾心將自己的模型制作經驗和技藝傳授給青年工人,堅持做好“傳、幫、帶”工作,迄今為止,我們工作室培養出技術骨干19人,賈方政和胡建平在武漢市第十五屆和十七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分別榮獲第一名和第四名,并獲得武漢市“技術能手”的光榮稱號。
不知不覺間我們迎來了公司六十周年華誕,回望漫漫來時路,我深知,公司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凝聚著武重人的汗水和智慧。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武重視察時,鼓勵武重人要堅持實體經濟、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提出“我們的飯碗要裝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極大地鼓舞了武重干部職工的斗志和熱情,五年來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向前。正是在武重這個大熔爐里經受住組織多年的培養和實踐錘煉,我從一名普通的模型工逐步成長為湖北工匠、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我在履行好自己崗位職責的同時,加強學習,盡快適應新的崗位,主動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服務廣大職工,為工運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
六十年風雨同舟,一路走來,幾多艱苦卓絕,幾多磨難曲折。我們必須立足新時代,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作為,為圓滿完成“十三五”各項任務目標努力奮斗。
在公司六十華誕的時刻,讓我們共同祝愿:武重集團明天更加輝煌!